请使用鼠标拖动地图或滚轮缩放地图
安徽省卫星地图加载中,请稍候...

【简称】 "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省会合肥市。
【经纬度】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44市辖区,5县级市,56县。
【政府】
安徽省省会位于合肥市。现任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
地址: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
电话:0551-2601224
网址:http://www.ah.gov.cn/ Email:webmaster@ah.gov.cn
邮编:230001 行政区划代码:340000。
【面积】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人口】
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时区】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特色标志】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黄山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省名由来】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44市辖区,5县级市,56县。
1.合肥市,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下辖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和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全市总人口448万人。
2.亳州市,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下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
3.淮北市,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全市总人口201万人。
4.宿州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墉桥区,全市总人口588万人。
5.阜阳市,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下辖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及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三区,全市总人口900万人。
6.蚌埠市,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下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和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全市总人口343万人。7.淮南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下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五区和凤台县以及毛集综合实验区,全市总人口210万人。
8.滁州市,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全市总人口431万人。
9.六安市,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下辖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霍邱县、寿县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试验区和金安区、裕安区两区,全市总人口668万人。
10.巢湖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下辖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和居巢区,全市总人口453万人。
11.芜湖市,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下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和弋江区、三山区、镜湖区、鸠江区四区,全市总人口222万人。
12.马鞍山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下辖当涂县、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全市总人口122万人。
13.安庆市,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下辖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个区,全市总人口604万人。
14.池州市,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14.池州市,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全市总人口154万人。
15.铜陵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全市总人口70万人。
16.宣城市,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下辖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宣州区,全市总人口275万人。
17.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下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全市总人口147万人。
【自然地理】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天气气候】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南北相差2°C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安徽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达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历史文化】
商朝 (前16世纪 - 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融入汉族的东夷。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寿县),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固镇县的垓下之战中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今庐江、舒城一带)。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 寿春归属军阀曹操(亳州人,三国中魏国的实际开创者)。公元209年,曹操派张辽并李典、乐进等人统帅七千余人驻守于合肥新城(今合肥一带),以抵御东吴孙权。公元215年,孙权携十万大军而来。张辽、李典、乐进三人虽不和,但仍同心出战,击破吴军十万大军。东吴撤军时,走到逍遥津北面,突然遭到了张辽的伏击。吴将凌统亲率二百人保护孙权冲出敌围,到了逍遥津桥上。不料桥南段的桥板被张辽的军卒拆掉了一丈多长,孙权过不去,又急又怕。这时,孙权的部将谷利急中生智,一面叫孙?quot;持鞍缓控",一面在孙权马后打了一鞭,那马一跃而起跳过了桥,孙权得救。向南飞奔逃去。此即为逍遥津之战。公元216年曹操再次征讨孙权。军行至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今安徽巢湖一带)。
五胡十六国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几百年间,几支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南方则一直保持着汉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战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隋朝 (581年~618年)统一了中原。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 (618年~907年)建立政权,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安史之乱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区遭受战火蹂躏。唐末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从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北方的金和南方的 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马鞍山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国。1276年,蒙古人攻占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归元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赶到塞外。由于定都南京的关系,整个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接归中央政府管理,称为"南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洪武皇帝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着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洪武皇帝定凤阳为中都,一度曾考虑迁都于此,后来被迫放弃这个计划,只建成了陵墓和一部分城墙。明代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徽州府、宁国府(宣城)、太平府(当涂)、池州府;2个位于长江北岸:安庆府、庐州府(合肥);而整个淮河流域只有1个府:凤阳府。长江南岸的小县城芜湖,在明朝发展成新兴的工商业中心。1635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陷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
1645年,满清的八旗兵攻占天京(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 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会设在安庆,驻有安徽巡抚以及安徽按察使,至于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省界与今天比较变化不大。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惨烈的反复拉锯战过程中,安徽南部的绝大部分人口死亡,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今天当地人口主要是战后从河南、湖北迁来,文化习俗改变很大,并从此退出富裕地区的行列。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土匪横行的贫困的安徽北部。李鸿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兴起。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安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卫政权、国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皖南事变。抗战期间,省会一度迁到立煌县,即今天的金寨县。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和皖南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又重新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但这又使得天长成为伸入江苏境内的一个楔子。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 ©2013 卫星影像地图网